毛泽东死后,邓小平凭什么有资格?有两个重要
日期:2025-10-17 09:43 浏览:
![]()
1977年7月16日,中共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会议主要内容是恢复邓小平的职务,包括中央委员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共中央副主席、国务院副总理、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。这意味着邓小平将回归并接管国家大局。消息传到台湾后,国民党高层开始讨论很多问题。有人认为,邓小平温和的性格或许对台湾未来两岸关系有利。然而,大多数人对中共最终选择邓小平表示怀疑,因为在他们看来,比邓小平资历和能力更高的人还有很多。此时此刻当时,蒋经国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沉默,直到他最后说:“你不了解邓小平,我了解他,他比毛泽东强。”从历史的角度看,蒋经国的话令人费解——当时邓小平曾3次被毛泽东拒绝,甚至公开批评。客观来说,他并没有太多优势。那么中共中央为什么选择他呢?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发现,毛泽东去世后,党内外要求邓小平复职的呼声非常高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。首先,邓小平工作能力强,方向正确;第二,邓小平是唯一敢于讲真话、坚持立场的人。 1976年,共和国三位伟大领导人周恩来、朱德、毛泽东相继去世。后续当年,中共中央果断行动,粉碎了“四人帮”集团。这一事件被视为文化大革命的结束。但事实上,文革的主要问题并没有解决,因为当时的中共中央并没有提出新的发展战略,仍然奉行“毛泽东”路线。他们继续坚持“以阶级斗争为主要环节”,认为经济发展是“资本主义路线”,把问题归咎于国家经济。这时,邓小平的领导就显得尤为重要。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和社会问题,国家急需一位能够扭转局面的新领导人。此时,邓小平就是合适的人选。虽然中央还有很多有领导潜质的候选人,比如叶剑英、华国锋、李先念等作为国父们,邓小平有两个方面的明显优势:一是工作能力强;二是他的工作能力强。第二,他清楚地知道国家未来应该走的正确道路。 1975年,周恩来总理病重。在他的强烈建议下,毛泽东允许邓小平回到国务院,暂时接替周总理的工作。邓小平上任后,首先开始对瘫痪的铁路系统进行改革,特别是徐州铁路枢纽。由于文革遭到破坏,徐州铁路形势十分混乱,政治斗争严重,整顿十分困难。但邓小平上手很快,工作作风雷厉风行。 12天以来,徐州铁路交通枢纽恢复正常运营,随后全国铁路系统逐步恢复秩序。这次修正被外界称为“奇迹”。邓小平的改革经验是迅速在全国推广。他提出的原则是:“不搞政治斗争,办实事”。这些举措让国家各领域的工作快速进行下去。人们看到了希望,认识到邓小平不仅知道怎么做事,而且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里。但邓小平的改革行动让“四人帮”感到软弱,他仍然遵循自己的政治路线,认为文革是对的。花春不知汉朝,所以没有“四人帮”的说法。 魏晋时期。 ” “这一举动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,因为当时没有人敢反对毛泽东,更不用说文化大革命了。然而,邓小平却做了很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,他的立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。此后,邓小平的工作几乎完全停止,四人帮发起了全国性的“批判”。邓小平运动后,邓小平再次遭到镇压。但毛泽东在放权期间作出了特别指示,保护邓小平,保住自己的党籍,为邓小平后来的回归留下了机会。后来,华国锋掌握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权,但他坚持“两个凡是”思想,导致许多政策无法落实。 当时,中共中央急需一个懂得方向、遵循原则的人,而邓小平是唯一合适的人选。最终,中共中央做出了恢复邓小平的历史性决定,这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起点。历史证明,邓小平的回归是一个关键的选择,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。返回 搜狐查看更多